在谷歌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的收购协议达成一个多月后,有消息称,Facebook曾三度接触和多次竞购Fitbit,却因其最终也是最高报价每股7. 30 美元,低于谷歌开出的每股7. 35 美元(总价约 21 亿美元)而惜败于后者。
消息一出,可以说是再一次挑动了相关从业者的神经。
因为在此之前,亚马逊也曾一度被业界视为Fitbit的一大强有力竞购者——自研发出语音助手Alexa以来,Echo Buds、Echo Frames、Loop等一系列搭载着Alexa的可穿戴设备就已经推动了亚马逊向该市场进一步渗透,若是买下Fitbit就可为亚马逊提供继续发展的智能手表平台和知识产权,并快速填补其在新生的可穿戴产品组合中的关键空白。
但最终,这些当初存在的可能设想都随着Fitbit被谷歌收入囊中而告终。
有分析人士预测,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转型为专业医疗健康领域的大风口下,这场收购可能会揭开可穿戴设备领域巨头交战的序幕。
毕竟相较于入局较晚的Facebook和亚马逊,此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五巨头分别为苹果、小米、华为、和Fitbit。当谷歌取代Fitbit正式跻身前五,将会给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局?
Fitbit陨落,可穿戴设备赛道烽烟将起
谁也没有想到,作为可穿戴市场最早一批开拓者,曾是该领域巨头的Fitbit,最后会以卖身的形式走到终局。
2007 年,Fitbit在美国旧金山成立。这个初心为“专注于全人类健康”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功能更简单、专一且有针对性的产品,在成立后不久就公布了其首款智能可穿戴设备—— 2009 年,健身追踪器Fitbit Tracker问世。
这款可穿戴的运动记录器可以算是重新定义了传统的运动可穿戴设备,而基于Fitbit在运动手环上的创新,其带来的消费热潮持续了多年时间。期间,运动手环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而其后盛行一时的智能手表在当时还没有发迹。
据知名分析公司Statista的统计,2014 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 330 万,其中排名第一的三星出货量为 120 万。相比之下,在运动手环市场,仅Fitbit一家的出货量就已达到了 1900 万。
然而,Fitbit功能单一的运动手环所带来的新鲜感和销量神话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Stifel分析师Jim Duffy在 2016 年就曾表示,“Fitbit在经历现象级的增长后增速注定会变慢,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时间要早于预期。这其中原因,少不了智能手表对运动手环市场份额的挤压。”
在成功让智能手机普及于世,并让全球数以亿计消费者都体验到智能硬件的乐趣后,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加持下,以更加丰富的内容生态为基础的智能手表迅速崛起,可穿戴市场的中心自然开始由运动手环转为智能手表(其后虽然也有耳机、眼镜等多种硬件形态问世,但从销量上来说都算不上是市场主流)。
2013 年前后,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三星、小米、华为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将目光放在了智能手表这个硬件上:得益于谷歌在 2014 年推出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Android Wear,三星、LG和摩托罗拉等厂商都和谷歌合作推出了第一代安卓智能手表;小米与华为也都在 2014 年发布了首款可穿戴产品;至于由后来的行业寡头苹果所产出的第一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则在 2014 年 9 月成功亮相。
虽然这些智能手表早期的市场表现大都不佳,但随着苹果、三星等企业在产品与市场上的发力,智能手表开始在可穿戴市场攻城略地,至于与之有着重叠属性的运动手环则备受重创,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运动手环发迹的 Fitbit。
相关数据显示,2019 Q1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 4960 万台,同比增长55.2%。其中,腕带可穿戴设备以63.2%的份额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虽然 Fitbit也曾尝试过发售智能手表产品,却未能改变颓势。来自海外的冲击还进一步加速了Fitbit产品市场份额的缩减进程——小米、华为产品的超高性价比更具竞争优势。据2019 Q1 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显示,Fitbit 位居第五,市场份额仅有 5.9%,前四位则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
仅从数据来看,随着Fitbit以被谷歌收购的方式退出可穿戴设备江湖,谷歌将取代其成为全球第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